当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寒流时,所有人都将希望放在了“工业4.0”上,似乎那是 件温暖的小棉袄,能为所有企业抵御冷锋。可 旦众人兴致勃勃的拿到手里时才发现,理想有多性感,现实就有多骨感……在大多数情况下,“工业4.0”对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只是 件“皇帝的新衣”,用来玩玩概念尚可,想靠它丰衣足食,那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。
凭什么?为什么德国能玩得转的东西,到中国就不顶用了?那是当然,德国人天生金发碧眼,你要想也这样只能去染发戴变色瞳片了。德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如同基因密码 般强大且不可复制,这决定了他可以从设备层着手自下而上的改造生产模式,它既要抵御美国在信息化方面的侵蚀,同时也要防范中国的扩张,我们要从自己的特点说起。
这里不得不提 个大 耳朵都听出茧子了的概念——工业4.0,它把制造水平分成了很多个阶段,目前我们国 的生产企业处于哪个阶段呢?2.0~4.0都有,这就引出了行业的第 个特点:发展不平衡。这里的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, 个是区域的不平衡, 个是行业的不平衡。区域的不平衡很好理解,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,而行业的不平衡则体现在:自动化水平高的行业,如汽车行业,他们大多完成了自动化改造,也就是工业3.0阶段,已经起步向工业4.0迈进。而有不少行业,如食品、服装等等行业还没到达工业3.0甚至还在2.0阶段,这不同的制造基础的需求显然是不同的。
谈完不同,来谈谈相同的地方,那就是他们都存在智能化的需求,他们并不因为自动化水平低就放弃智能化的可能,这可能有点后发优势,就像当年德国和美国比英国、法国更快的接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念 样,某些行业和工厂甚至有可能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进行,因为这比自动化改造要高效,自动化到智能化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,而同时进行、 步到位则是 个从无到有的过程,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是人才和资本要跟得上。而且环境和时代逼迫着他们改变,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变了,互联网时代和个性化需求的到来让制造企业措手不及,这就是我们的机遇。
其实要抓住这个机遇还是有很大的挑战,客户对智能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:既要大而全又要细而精,怎么说呢?企业生产管理是不分 的,管理和生产都要智能化,如果单单改造了 块,那长远来看必定要出问题,这划分到生产 域也是这样,你生产流水线已经自动化、智能化的运转,而仓库还在人工统计和搬运物料,这生产节拍不匹配是无法避免的,就像拿着酒杯喝茶,不伦不类。易往信息在咨询和服务的过程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案例,当时可能是受限于成本,只能看菜吃饭 解决当务之急,但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,企业还是会第 时间补上配套的系统,所以客户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而非某 个模块。细而精则很好理解,说白了他们用软件去实现个性化生产,其实他们对软件的需求也是个性化的,毕竟不同的行业,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工艺千差万别,他们需要模块功能的个性化定制,在大而全的模块平台中实现细而精的个性化定制,这对我们软件企业的确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这里不得不提 个概念,那就是“万物互联”,早前的物联网,包括 近大热的“互联网+”都与之殊途同归。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有穷尽,不可能全知全能。你能精通MES,已属不易;再能搞明白ERP,那真是了不起;你说你还有设备,那简直不可思议……设备和信息软件的整合方面,外国企业确实做得较好,他们底蕴深厚,开始涉足MES 域,设备自动化层更是其传统强项,这与德国设定的轨迹完全契合。而放眼国内企业,也只有易往信息 枝独秀,能做到“大而全”和“细而精”的完美结合。上到信息决策层的ERP,下到设备自动化层,中间层的MES更是易往信息的传统强项,由于上、中、下三个层 易往都能独立完成开发,其独有的Flexengine平台覆盖了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全流程,作为 个整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完全不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,那叫 个琴瑟和鸣,但如果你的ERP和MES分别属于不同厂 ,那“同床异梦”在所难免……
既要“大而全”又要“细而精”,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企业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是拯救“制造梦”的方法,其中蕴含着大智慧,易往信息有这样的智慧,你呢?